首页 资讯 正文

洛阳孟津:社区主理人开启基层治理新篇章

体育正文 105 0

洛阳孟津:社区主理人开启基层治理新篇章

洛阳孟津:社区主理人开启基层治理新篇章

新华社(xīnhuáshè)北京6月22日电 6月22日,《新华每日电讯(měirìdiànxùn)》发表题为《下(xià)先手棋·建生态系·打数智牌——河南文旅热背后的社会治理答卷》的报道。 嵩山少林的晨钟暮鼓,开封夜市(yèshì)的烟火升腾,洛阳(luòyáng)满城的汉服华裳……近年来,河南文旅频频“出圈”,热度空前。 2024年,河南全省接待(jiēdài)游客量首次突破10亿人次、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。今年端午节(duānwǔjié)假期,河南全省接待游客1511.6万人次、旅游收入67.9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4.7%、5.3%,实现(shíxiàn)文旅(wénlǚ)市场量质齐升。 如今,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,早已不简单限于景区之内,而是贯穿“吃、住、行(xíng)、游、购、娱”等多个(duōgè)环节(huánjié)。这背后,是对一地一域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的考验。 如何通过高效能治理“护航”文旅产业(chǎnyè)高质量发展?河南正在给出自己的答案(dáàn)。 下(xià)先手棋:从“末端应对”到“前端治理” “来(lái)一次洛邑古城,赴一场汉服之约。”近年来,河南洛阳洛邑古城成为颇为有名的“汉服打卡地”,吸引众多(zhòngduō)年轻人奔赴而来。 洛邑古城所在的洛阳市老城区,辖区面积仅50多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约25万人,却(què)分布着5个A级景区,2024年接待游客(yóukè)超(chāo)4000万人次。 “2023年‘汉服热’掀起以来,老城区的汉服商家(shāngjiā)从18家激增至1100余家,汉服跟拍、特色民宿等相关业态也蓬勃发展,直接带动就业超(chāo)3万人。”老城区文旅局副局长杜婧说(shuō)。 景区密度高,游客流量大,随之而来的种种新矛盾、新问题(wèntí),对基层治理(zhìlǐ)能力提出新挑战。 对于汉服租赁(zūlìn)中的“模糊地带”,该如何厘清?老城区引导行业(hángyè)自律,推动形成签订标准合同文本、关键条款口头再确认等机制,并通过网格巡查、红黑名单等方式加强信用监管(jiānguǎn)。对被投诉多(duō)的商家,“多指导、勤督促”;对守规经营的商户,“多支持、强引导”。 面对(miànduì)蜂拥而来的跟拍摄影师,该如何管理?为更好服务游客,同时避免恶性竞争,老城区文旅部门联合景区管理单位,对跟拍摄影师进行登记、培训、编号、发证(fāzhèng),设立“先(xiān)试拍、后付费”规则,建立“不满意、先赔付”机制,明码标价(míngmǎbiāojià)、亮号经营。 得益于科学规范的管理,洛邑古城已然从“网红”变“长红”。漫步其中,曹植笔下“罗衣何飘飘,轻裾(qīngjū)随风还”的美人(měirén)随处可见(suíchùkějiàn),脸上洋溢的尽是文化自信。 “把工作做(zuò)在前面。”老城区委书记(qūwěishūjì)赵书政说,“基层治理走深一步,游客体验就提升一寸,文旅品牌就擦亮一分。” 游客们(men)在开封清明上河园游玩(yóuwán)。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建生态系: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多方协同” 临近(línjìn)暑假,“八朝古都”开封迎来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。 作为老牌旅游城市,近年来,开封频频跻身全国最火旅游目的地(mùdìdì)榜单,清明上河园、万岁山武侠城等纷纷成为“现象级”景区(jǐngqū)。 伴随大客流而来(érlái)的,也有城市治理新痛点:城市承载力不(bù)足、配套设施不完善、管理不精细、服务水平不高…… 为此,开封(kāifēng)统筹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全链条机制,凝聚合力:交通部门增开15条旅游公交和旅游巴士专线、增设30余个临时(línshí)停车场;市场监管部门评选出31家早餐名店(míngdiàn)、50家餐饮名店,并(bìng)培育40家精品民宿;完善联合(liánhé)督导执法长效机制,坚持“日督导、日通报”,持续整治哄抬价格、占道经营、欺客宰客(zǎikè)等文旅市场“顽症”;首创“放心消费险”,政府财政拨款为消费者投保,让游客无后顾之忧。 “市直各部门和辖区(xiáqū)联动发力,开封全市一盘棋的‘大文旅(wénlǚ)’格局蔚然(wèirán)已成,文旅市场品质持续提升。”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谢绍全说。 文旅产业点多面广,复杂性日益凸显。河南多地以改革破题(pòtí),着力构建多元协同(xiétóng)的治理共同体。 从开封向西不过几十公里(jǐshígōnglǐ),便(biàn)来到小城中牟。曾经的传统农业县,如今已摇身变为文旅新城。 “只有河南·戏剧(xìjù)幻城”是中牟县乃至河南省文旅的标杆性项目(xiàngmù),2024年观剧人次达1600万,省外游客占比超80%。 “以‘只有河南·戏剧幻城’为龙头(lóngtóu),我们打造多维IP矩阵,全域协同运营。”据中牟新区党工委书记丁文霞介绍,当地连续三年将文化旅游工作作为“一把手工程”纳入县政府(xiànzhèngfǔ)工作报告,构建了县委、县政府、县人大、县政协(xiànzhèngxié)四套班子共同推进,35个(gè)县直部门和乡镇协同发力的发展机制,“我们还集聚64个产业项目,出台18项扶持政策,不断(bùduàn)推动旅游演艺产业项目集聚、内容(nèiróng)创新”。 如今,沿郑开大道分布的8大主题乐园,构建起“室内剧场+巡回演出+实景演艺(yǎnyì)+戏剧(xìjù)聚落”的全维度演艺生态。黄河岸边的小城,正向“世界级度假旅游(lǚyóu)目的地”的目标迈进。 打数智牌:从“人工应对(yìngduì)”到“智慧中枢” 不久前的一个傍晚,登封(dēngfēng)市民王女士在嵩山景区附近(fùjìn)经过(jīngguò)时,发现一处路面凹陷,可能影响游客体验。她随即拿出手机拍照,并通过“郑好(zhènghǎo)拍”上报了该问题。不一会儿,当地的市政养护车辆便抵达现场,开展修复作业。次日清晨,路面就已恢复平整。 线上“一键呼应”,线下“快速响应”,这是(zhèshì)河南登封数智治理新格局(xīngéjú)的缩影。 深化(huà)智慧城市(chéngshì)发展,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(zhuǎnxíng),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。在拥有嵩山、少林寺、嵩阳书院等知名(zhīmíng)景点的登封,“网格治理+数字赋能”正为提升文旅精细化、精准化服务水平打开新空间。 “登封‘山城(shānchéng)一体、景城相融’,景区面积大、景点散、战线长、巡查难。”走进登封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指挥调度大厅,该中心主任安晓聪指着满载(mǎnzài)各种数据信息(xìnxī)的巨型屏幕告诉记者,“为(wèi)提高治理效率,我们探索建设‘城市大脑(dànǎo)’,实现‘一屏观全域、一网统全局’。” 据了解(liǎojiě),截至目前(mùqián),登封市“城市大脑”已联通(liántōng)文旅、煤矿、防火、医疗卫生等16个预警平台,归集县域内多个领域的要素信息400余万条。110指挥(zhǐhuī)中心、120指挥中心、嵩山景区指挥中心、交通指挥中心等均安排工作人员进驻市城运中心指挥大厅,对群众的咨询、投诉等实现“上报-流转-处置-反馈(fǎnkuì)-评价”全流程闭环。 把“多中心”装进“一平台”、用“数据链”撬动“民生圈(quān)”,登封的智慧治理网络越织(yuèzhī)越密。 “2025年以来,平台累计处置涉景区、游客(yóukè)事件共计1106件,事件办结率96%,群众满意率98%。”安晓聪说(shuō)。
洛阳孟津:社区主理人开启基层治理新篇章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