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天博“上新”北朝文物展:在这里“遇见”民族融合大舞台

体育正文 182 0

天博“上新”北朝文物展:在这里“遇见”民族融合大舞台

天博“上新”北朝文物展:在这里“遇见”民族融合大舞台

北朝,指的是自北魏统一北方(439年)开始到隋朝建立(581年)为止存在(cúnzài)于中国(zhōngguó)北方的五个(wǔgè)政权的总称,具体包括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北齐和(hé)北周。在历史长河里,北朝似一幅壮阔又多变的画图——政治风云诡谲,政权更迭匆匆,但民族交融大势如(rú)江河奔涌,一往无前。

观众正在参观天津博物馆“同铸山河——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”。邓伟摄

天津博物馆“同铸山河——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”于日前开幕。展览(zhǎnlǎn)汇聚了来自天津、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等8个省市(自治区)的(de)14家文博单位(dānwèi)的220余件(yújiàn)/套文物,涉及金器(jīnqì)、铜器、玻璃器、陶器、壁画(bìhuà)、石刻造像等多个类别。展览以北朝社会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为主线(xiàn),分为“迁徙·共生”“变革·融合”“并立·互鉴”“多元·汇聚”四个单元,通过考古出土文物,展示早期拓跋鲜卑与周边族群的交融共生,拓跋鲜卑主动融入(róngrù)中原文明的过程,拓跋鲜卑等北方草原民族对汉晋传统及中原文明的影响,以及西域、佛教(fójiào)等文化与北朝社会的交流碰撞。

双耳圆足青铜鍑揭示鲜卑早期生活(shēnghuó)场景

拓跋鲜卑发源于(yú)我国东北崇山密林之中,在汉代踏上了漫长(màncháng)而曲折的迁徙之路,最终抵达河套阴山一带的“匈奴故地”,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逐渐发展壮大,后(hòu)南下建立了北魏政权,为后来统一中国北方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(jiānshíjīchǔ)。

展览第一单元展出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(wénwù)考古研究院藏(cáng)双耳圆足青铜鍑(fù)(汉),该文物由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圈河墓地出土。方形(fāngxíng)附耳,直口较矮,半球形腹,圈足较瘦高,圈足上(shàng)有四个方形镂孔。器腹上锻铸平行凸弦纹两周,其间为一周连续弧曲纹。鍑是欧亚草原民族常见的炊器,多为青铜质地,也有铁(tiě)、陶等质地。我国(wǒguó)北方地区(dìqū)的鍑可能是从蒙古和外贝加尔一带传入的,东汉时期鲜卑成为主要使用鍑的民族;十六国、北朝时期,伴随着慕容鲜卑和拓跋鲜卑先后入主中原(rùzhǔzhōngyuán),鍑的使用遍及北方的大部分地区,并在形制上也有所创新和发展;北朝晚期以后,鍑逐渐消失。

双耳圆足青铜鍑。邓伟摄

釉陶风帽仪卫俑展现(zhǎnxiàn)北魏汉化历程

随着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地区,拓跋鲜卑也从边(biān)地逐渐走向中原。北魏道武帝(dì)拓跋珪自建立政权后逐步推进拓跋鲜卑的汉化(hànhuà),太武帝统一北方后,汉化进程不断加速,历经文成帝和献文帝(wéndì),在孝文帝太和年间达到了顶峰。

展览第二单元展出了大同市博物馆藏釉陶风帽仪卫俑(北魏)。通体施铅釉,头戴风帽,身披长衣,拱手站立(zhànlì),手中(zhōng)有孔,原应执物。此类陶俑(táoyǒng)应是墓主出行仪仗的组成部分,象征(xiàngzhēng)侍从或仪卫。随葬墓俑是中原地区两汉(liǎnghàn)魏晋时期的丧葬习俗,后被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所沿袭。北魏平城时代墓葬中开始出现陶俑,是拓跋鲜卑对中原墓葬与(yǔ)(yǔ)十六国墓葬的吸收与借鉴,反映着拓跋鲜卑汉化(hànhuà)进程的加速。而出土陶俑均着鲜卑服饰则是对民族文化(wénhuà)因素的保留,由此可知在北魏平城时代,孝文帝改革服制的汉化政策尚未实施。这正是鲜卑族汉化历史过程中的产物。

釉陶风帽仪卫俑(北魏)。邓伟摄

“胡风”吹来玻璃(bōlí)半球形泡饰

北魏后期,朝政混乱,随着高欢、宇文泰等六镇豪强酋帅集团的(de)崛起,北魏政权最终走向了消亡,中国北方地区随之呈现出东魏西魏对峙的政治格局。然而在(zài)这场历史巨变中与六镇豪强酋帅集团一同涌入中原社会的还有一股(yīgǔ)强劲(qiángjìng)的“胡风”,不仅影响了北朝末期的社会风貌,更成为隋唐制度和文化的重要源头(yuántóu)。

北朝时期,外来的玻璃器(qì)基本属于罗马和萨珊波斯两大玻璃生产体系,而此时我国已基本掌握吹制西方玻璃制造工艺,并(bìng)用于本土玻璃器生产。玻璃器风靡整个北朝社会,是达官显贵竞相追求的奢侈品。玻璃半球形泡饰(北魏)由山西省(shānxīshěng)大同市迎宾大道墓群出土,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(bówùguǎn)。淡蓝色半透明状(zhuàng),截面半圆形,泡饰内部表面以白色(báisè)画七瓣莲花(liánhuā),器形与平城地区葬具上所饰的泡钉非常相似,推测这些玻璃泡饰应是在平城地区生产的。

玻璃半球形泡饰(北魏)。邓伟摄

讲解员介绍,北朝时期(shíqī)是中外(zhōngwài)文化互动的高峰期,伴随着丝绸之路(sīchóuzhīlù)的畅通、佛教(fójiào)等宗教的广泛传播、域外人员往来(wǎnglái)、珍稀物品的传入,北朝社会的思想信仰、生活习俗、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,展现(zhǎnxiàn)着北朝文化的多元共生与兼容并蓄。随着丝路的畅通,北朝各政权与西域诸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走向繁荣,奠定了盛唐时期对外开放的基础。
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

天博“上新”北朝文物展:在这里“遇见”民族融合大舞台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